1. <legend id="ctx0i"><li id="ctx0i"></li></legend>

      ?

  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

      中國建設報社主辦

      河南信陽:融合“藍綠灰” 建設宜居城——打造丘陵地區“藍綠交織、水城共融、安全韌性”的海綿城市示范
      2023-02-22 21:22:44    作者:程功言

      河南省信陽市是鄂豫皖區域性中心城市、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城市。2019年9月16日至18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信陽市考察時指出,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,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。信陽市牢記總書記“兩個更好”囑托,堅持生態立市戰略,先后獲批國家首批黑臭水體治理和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“雙示范市”,并將“海綿城市建設”作為加快老區振興、加速綠色崛起的重大政治任務,寫入《中國共產黨信陽市第六次代表大會的報告》中,明確以海綿城市建設為統領,統籌治理城市內澇與改善水生態環境,持續提

      升城市宜居度和群眾獲得感。

      “海綿”引領讓城市更宜居

      信陽市地跨中國南北地理和氣候分界帶,年均降雨量約1091毫米。中心城區為丘陵起伏、崗谷相間的丘陵崗地,南北地勢高差約40米,18條內河穿城而過匯入浉河,河渠縱橫,塘堰密布,素有“江南北國、北國江南”的美譽。

      信陽市傍浉河兩岸而建,老城區位于城市內河下游。近年來城市建設用地逐步向上游擴展,自然藍綠空間縮小,硬化下墊面比例不斷升高;2010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62平方公里,2021年擴展到107平方公里,城市框架擴大了近一倍。在城市新區,排水管網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要求,部分區域雨天內澇頻發,雨污水管道混接、錯接普遍,內河源頭暗涵截流,導致晴天河道干涸無水,雨天截污系統不堪重負,水生態系統較為脆弱;而在老城區,由于上游天然水面填埋,雨洪滯蓄能力降低,下游河道排澇壓力急劇增加,近年來內澇問題逐漸凸顯。

    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長期積累產生的問題要想根治,必須堅持科學謀劃、系統推進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、緊密聯系的生命共同體,信陽市牢牢把握住自然生態系統的系統性、完整性,堅持以海綿城市建設為抓手,梳理雨污水系統,統籌解決城市涉水問題,提升城市洪澇韌性,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,打造“藍綠灰融合”的生態宜居海綿示范城市。

      2013年,信陽市政府制定《信陽市城市藍線管理辦法》,對浉河、南灣水庫庫區、18條城市內河等劃定了地表水體保護和控制地域界線。2022年,市政府充分踐行“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”的理念,擴大了水域保護范圍,開始編制、科學論證《信陽市中心城區天然水域保護方案》,將規劃區185平方公里范圍110處天然水域全部劃定藍線、定界保護;與相關規劃有效銜接,納入國土空間規劃、調整相應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予以保留,保障城區水面面積與容積不減少;與城市排水防澇規劃相銜接,明確具備區域雨洪調蓄功能的天然水體名錄,充分挖掘天然水體調蓄潛力,結合海綿公園建設、優化水體運行調度,實現天然坑塘水面的雨水削峰調蓄功能,緩解城市內河排澇壓力,構建“蓄排平衡”排水防澇工程體系。

      位于城市排澇河道青龍河源頭的羊山森林植物園,場地內共有16處天然坑塘,坑塘間相互連通。公園建設過程中,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自然格局,巧妙利用坑塘群作為蓄水、凈水、用水與補水空間,雨水隨自然地形匯入坑塘濕地,逐級溢流至下一處坑塘,構建了多級滯蓄、多級緩沖、多級凈化與綜合利用的自然水循環系統。面積較大的幾處坑塘結合水景景觀、雨洪調蓄和雨水回用需求,建設為人工生態調蓄湖,平時抽取湖水作為綠化灌溉用水,常水位維持在溢流口以下40厘米至50厘米,雨水蓄存量達到1.8萬立方米,雨季發揮調蓄功能,有效緩解了下游城區管渠與青龍河的排澇壓力。

      ImageFetcher (3).jpg平橋區工商局家屬院海綿化改造劉冠琦攝

      天然水域得到了有效保護,調蓄空間也被充分挖掘,信陽市又馬不停蹄地展開了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果、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?!笆奈濉逼陂g,信陽市將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作為攻堅重點和抓手,著力提升城市污水處理效能,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,持續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。計劃對74條道路實施雨污分流改造,新建污水管道86.6公里,實施464個市政雨污管道混錯接點改造,中心城區道路全面實現雨污分流制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與片區有機更新計劃,劃定42平方公里匯水分區,以片區為單位逐步推進源頭地塊雨污分流與管道混錯接改造,圍繞“全域海綿”要求,遵循“雨水走地上、污水走地下”的原則,實現雨水源頭減排、雨污“各行其道”。目前,已完成改造的鉑金麗都小區、工商局家屬院等一批海綿小區,切實解決了晴天雨水箅子有臭味、雨天污水冒溢、排水不暢等令居民困擾已久的問題,城市的宜居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,獲得了老百姓的一致點贊。

      “內外兼修”讓城市更美麗

      城市的美麗不僅在于外在絢麗的自然風光和優越的生態環境,還在于內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完善的基礎設施,更在于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“實施城市更新行動”讓城市有了“內外兼修”之道。2022年1月,信陽市委六屆二次全會提出全面實施“1335”工作布局,全力塑造“美好生活看信陽”城市品牌。對此,信陽市聚焦花園城市建造,持續改善人居環境,將“國際花園城市競賽”“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”與城市有機更新相結合,高標準、高質量實施了一批公共建筑、市政道路、公園、街頭游園建設與提質改造項目。2022年,新建茗陽閣花境園等16處口袋公園、街頭游園,新建、改造新二十街等7條城市綠道,新增綠地16.87萬平方米,建成區綠地率達37.21%,綠化覆蓋率達45.65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。

      ImageFetcher (1).jpg

      信陽市行政中心俯瞰圖馮奎攝

      “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?!毙抨柺行姓行奈挥谘蛏叫聟^中軸線上核心地段,北鄰羊山森林植物園,南鄰新五大道,周邊的百花園、百花會展中心等地塊是重要的城市會客廳。2022年年初,信陽市以增加市民公共活動空間、完善公共服務設施、彰顯地域文化為目標,實施了行政中心、百花園區域整體提升改造。將地勢低洼、易澇積水、喬木生長不佳、利用率低的場地,改造為具備雨水轉輸、凈化、滯蓄、回用等多功能的生態濕塘與旱溪,串聯百花園主軸與中心道路形成“申”字形水系,使水“活”起來。整合低效空間、實現“共建共享”,增加了一批“小雨不積水、大雨不內澇”的高品質休閑活動空間與公共服務設施,城鄉面貌煥然一新,提升了城市生態宜居水平。

      在市委市政府帶頭下,信陽全市60個機關事業單位拆除圍墻、增綠補綠,拉近了政府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,與市民共享廣場、綠地等活動空間,配套建設城市書吧、休閑設施、生態停車場,滿足市民休閑、健身、娛樂與停車等需求,提升了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。中央電視臺對此做了專題報道,并點贊信陽市委、市政府開放機關大院,“拆掉的是院墻,樹起的是信任;推倒的是大門,打通的是心門”。

      ImageFetcher (2).jpg行政中心生態旱溪和雨水花園余海威攝

      新五大道是城市東西向交通大動脈,也是信陽市政府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。作為羊山新區最早建設的道路之一,新五大道已投入使用12年以上,路面老化破損,道路空間資源過多分配給了機動車道,車輛與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較差。2022年,對新五大道實施了綜合提質改造,在路面與景觀提升的同時,同步擴建建設標準偏低的雨水管道,改造雨污管道混接、錯接,消除道路易澇積水點與雨污管道混錯接點,融入海綿城市理念,種植水杉、蘆葦、細葉芒、美人蕉、粉黛亂子草等10余種本地海綿植物,形成了美觀又實用的下沉式生物滯留帶,還能促進雨水下滲與就地消納。新五大道就此成為“內外兼修”的景觀大道、智慧大道與海綿示范大道。

      ImageFetcher (4).jpg新五大道生物滯留帶秦保愛攝

      “防治結合”讓城市更安全

      由于歷史規劃建設等原因,信陽市部分城市內河排澇能力不足、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標準偏低,部分區域無法滿足3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,內澇風險較高。對此,信陽市堅持“防治結合”,保障城市安全,提升城市韌性。

      “治”水是信陽市堅持采取的行動?!笆奈濉币詠?,依托海綿示范市創建,信陽市實施了五里溝、棉麻溝等老城區內河暗涵段揭蓋復明,貫通湖東溝等3處河道卡點,建設羊山新區東西綠廊調蓄公園,實施18.4公里雨水管網和5處立交雨水泵站綜合改造,市政道路嚴重積水點全面得到消除。為規范城市排水設施的規劃建設與運行維護,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,信陽市人大常委會于2021年啟動《信陽市城市排水管理條例》立法程序,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施行,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對城市排水和海綿城市建設進行規范管理。

      與此同時,信陽市實施“四水同治”生態補水,優化補水路徑,發揮綜合效益,實現活水循環。從出山店水庫取水向中心城區供水5050萬立方米,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高差將水庫棄水引入13條城市內河,年均生態補水量6200萬立方米,通過建設生態調蓄湖對內河調節補水,實現城市內河清水長流。

      四水同治生態補水項目中,計劃向青龍河東支、西支源頭補水,原設計補水路徑為:沿城市主干道新五大道鋪設約2公里補水管道。結合“十四五”海綿城市重點示范區建設計劃,從整個青龍河源頭排水分區統籌考慮,將補水路徑調整為:由北環路補水干管就近接入羊山森林植物園內天然坑塘群,依次流經行政中心雨水花園、景觀水池、百花園旱溪水系和田家沖水庫等水體,最終再補入青龍河源頭。

      通過利用坑塘、水庫、雨水花園、旱溪等自然藍綠空間自上而下補水,一是優化補水路徑,節約補水管線建設投資;二是為人工建設的雨水花園、旱溪等海綿設施提供優質補水來源,維持旱天水景觀,改善天然坑塘水質,實現活水循環;三是從羊山森林植物園坑塘、行政中心雨水花園中抽取優質水,對園區進行綠化澆灑,實現雨水和棄水的資源化利用,最大化發揮了生態補水工程的綜合效益。

      智慧平臺是“防”水的必要手段。2022年7月5日,信陽市中心城區局部出現暴雨,日降雨量317.6毫米,超過30年一遇標準。強降雨到來前,依托水務智慧平臺監測系統,信陽市提前開展汛情預警和分析研判,相關責任單位對重點隱患部位進行檢查督導,值守人員、器械物資提前部署到位。降雨期間,市領導進行城市防汛指揮調度,依據雨量站、重要點位水位與視頻監控,實時向各區城市防汛辦公室、立交涵洞值守人員發布指令,全市累計出動2988人次、排水設備18臺,抽排雨水7.5萬立方米,所有積水路段雨停后2小時全部消退,有效應對了超30年一遇強降雨。2022年歷經6次強降雨,信陽市準備充分、調度科學、處置得當,未發生人員傷亡和大面積交通擁堵現象。

      “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”。信陽市將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遵循二十大報告提出的“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宜居、韌性、智慧城市”要求,以海綿城市建設為抓手,統籌實施生態治理,結合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計劃,優先打造海綿城市建設重點示范區,著力打造一批海綿城市精品典范項目,以點帶面推動全域海綿城市建設,助力信陽市建設“藍綠交織、水城共融、安全韌性”的生態宜居家園,塑造“美好生活看信陽”的城市品牌。



      網友評論
      ? Top 色偷偷影音先锋男人av

        1. <legend id="ctx0i"><li id="ctx0i"></li></legend>